2005年12月7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驻京办”何以成“蛀虫办”?
周士君

  近日,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给各地驻京办如此画像,说其第一位任务就是跑“部”,打探消息,看哪里有钱和项目,然后写报告、找关系,很多问题就此产生。李金华还幽默地“解读”了这个“跑”字:“跑是一个足字旁,还有一个包,要带包去跑。谁跑得多,部委情况了解多,就可能多获得一些拨付款。这里有一个规范管理的问题,一些部委个别人决策决定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。”(12月4日《新京报》)
    其实,各地“驻京办”的“腐败公关”,早已是公开的秘密。一些地方官员甚至把此种“腐败公关”当作“先进经验”,大会喊,小会叫,把“跑部钱进”的口号喊得山响,并大肆推广此种腐败公关模式。于是,各地“驻京办”不仅成为以“金弹”轰击权门的前沿阵地,更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蛀虫办”!
    “驻京办”之所以演变为“蛀虫办”,恐怕首先得益于一些专项资金分配或调拨体制存在计划经济遗风,因为这些专项资金的调拨大权掌握在少数高官之手,本身就为其权力寻租营造了得天独厚的便利。在此种情况下,各地在部委争取项目的工作是否“主动”,能否以先他人一步抢得先机,能否比其他地方以更快捷的方式或途径,“结交”上那双把持巨额资金的权力之手,其在专项资金或投资项目上赢得的投资份额则是完全不同的。于是,只有通过自己腿快、耳灵的“驻京办”,才能达到此番目的和效果。这样,“驻京办”演化为“蛀虫办”,便成为“工作需要”。
    由于“驻京办”大都肩负“腐败公关”的特殊使命,故其豪华设施的服务重点是“对内”,以至于许多设施利用率畸低,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和流失。同时,由于“驻京办”的投资主体是各地政府,由于其投资体制的先天优势,故即便其再入不敷出或亏损严重,投资者也往往会违规为其注入公共资金维持其运行。因此,在此种大环境中,“驻京办”的腐败便成为由里至外的全方位腐败了。
    所以对于此类名为“驻京办”实乃“蛀虫办”的办事机构,相关部门再也不能姑息养“腐”且养痈遗患了。当然,要从根本上恢复“驻京办”的本来面目,恐怕还得从革除“一些部委个别人决策决定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”之病态权力运作机制入手。